很多妈妈群都在流传一份饮食“黑名单”,据说孩子吃了这些食品,会导致性早熟,上榜食品有:反季节蔬菜水果、牛初乳、豆浆、蜂蜜、蜂王浆、速生鸡……搞得家长们很焦虑,感觉啥啥都不敢给孩子吃。
最近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7岁女孩胸部发育,8岁男孩长胡须.....这些就是儿童性早熟病例了。
对于“提前”的定义是:女孩在8岁之前出现发育等或者在10岁之前来月经,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生殖器增大等。这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中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10倍[1]。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7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我国儿童性早熟患病率为0.43%,也就是说,全国约有53万性早熟的孩子,但就诊率不足1/3,且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
如果不及时治疗,患儿骨骺提前闭合,成年后可能身材矮小,心理上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可能出现缺乏自信、性格孤僻、甚至有攻击行为。此外,早恋、早孕、性犯罪风险也会增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饮食质量提高,便出现了反季的瓜果蔬菜,以便吃个新鲜,比如: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
但年年都有这样的流言:“反季节果蔬吃不得,用激素催生的!”再加上时不时就会出现“xx市一x岁女孩吃了催熟草莓导致性早熟”这种耸人听闻的“新闻”,很多家长对反季节果蔬望而却步,坚决把它打入“黑名单”。
其实,不论是反季还是应季果蔬,现代种植过程中都会用到一定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植物激素。
其实,水果和人一样,想要顺利长大,就需要借助激素的作用,所以天然水果本身就自带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虽说都叫激素,但是植物激素和人体的激素相差甚远,从分子结构到作用机理都不是一回事儿,植物激素针对植物起作用,而人体内没有相应的受体,对人体的效用可以忽略不计。
植物生长调节剂也通常不含性激素,不会使儿童性早熟。而且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也不会违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因为如此操作,反而可能会损害作物,得不偿失。
人们常吃的肉类也常常被怀疑与激素有关,关于动物性食品引起性早熟,最常见的说法有:避孕药喂养的黄鳝和打了激素的速生鸡。
“样子肥大的黄鳝都是用避孕药等激素催肥的!”这个谣言传了多年,《人民日报》曾专门做了一期“求证”的专题[3]。试验证明,喂食避孕药容易导致黄鳝死亡,再加上避孕药的成本高,对养殖户来说根本划不来。
速生鸡由于生长速度超乎寻常,40多天就出栏,于是“长这么快,肯定打了激素吧!”的谣言便传开来了。
实际上,速生鸡其实叫“快大型白羽鸡”,速生是良种选育和科学饲喂的结果。40来天出栏主要归功于:“基因好”“吃的好”“住的好”。如果真打激素或者喂激素,反而可能帮倒忙,和黄鳝是差不多的下场。
卫生部规定,自2012年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将不得再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4]。
加上牛初乳中本身含有激素,以及一些报道“xx市一医院平均每天就有20名左右的孩子被确诊为性早熟,他(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期食用牛初乳。”
实际上,相关行业曾在2009年对牛初乳中50种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牛初乳中的激素与普通牛奶中的激素,并无统计学差异。
并且,相同类型的激素,人奶,尤其是人初乳中的激素,一般高于普通牛奶和牛初乳。退一万步说,如果牛初乳中的激素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那么母乳喂养的孩子也都逃不过。
虽然了牛初乳关于性早熟的“罪名”,但对于孩子而言,相对于普通牛奶,牛初乳没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反而有一些潜在的危险,比如引起过敏,所以,家长不要盲目迷信广告中夸大的效果,在牛初乳上寄托不切实际的希望。
很多人说,豆制品里面含有类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和儿童性早熟。
实际上,大豆异黄酮只是分子结构类似于人体雌激素,长得像不代表就有能力在人体内起作用,两者的本质属于天壤之别。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豆制品和儿童性早熟之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常规食用是不会有问题的。
有不少传闻声称,这些蜂产品“含有激素”,给孩子吃了还可能会影响发育、引起性早熟。
蜂蜜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糖,占到总量的80%以上,再除去百分之十几的水,剩下不到1%的成分是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有机酸等。天然蜂蜜中可能还会有微量花粉。
蜂花粉中有微量激素存在,但是这也不存在什么威胁,一方面因为含量甚微;另一方面如前文所属,植物激素不能在人体内起同样的生物效应。
再来看蜂王浆。蜂王浆是工蜂分泌的物质,用于喂养蜜蜂的幼虫。很多人以为它可以“催熟”蜜蜂是性激素在起作用。
蜂王浆“催熟”蜜蜂的成分并不是性激素,而是一种名叫“Royalactin”的活性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人体内是没有活性的,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检测发现,蜂王浆中确实存在微量的性激素,但它的含量实在太低,根本不足以对人体生理造成影响[5]。
前面说到性早熟孩子都吃了牛初乳,如果深究下去,有可能是他们饮食摄入过多,体重和体脂率都超标了。超重或肥胖可能会导致儿童性激素分泌过量,提高性早熟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表明,美国小孩的青春期到来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与飙升的儿童肥胖率密切相关[6]。
如果孩子不小心过量暴露于含性激素的药物(比如避孕药、绝经期激素治疗的药物)、保健品、乳膏、喷雾,可能会出现发育等性早熟的表现。
工业、农业所产生的一些特殊污染物,以及生活用品中(比如洗涤剂、塑料用品等)所包含的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发挥性激素样作用。
如果儿童长期地、频繁地接触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性发育提前,让青春期过早到来。
总之,导致性早熟可能并不是吃错了、吃坏了,也可能是生病了、吃得太多了、误食或暴露在了外源性性激素之下。
所以,最重要的是饮食上保持均衡、多样化、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体重;日常用品一定要购买符合卫生和安全标准的。而且家长要留心,不要让大人使用的药物落入孩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