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亚电竞泛亚电竞前不久,江苏三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全省蔬菜及食用菌和瓜果类产品生产延续今年以来平稳增长的趋势,促进产量和单产水平的提高,“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与此同时,蔬菜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多维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江苏省蔬菜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重要农产品保供奠定坚实基础。近日,江苏省在南通市如东县开展2023全省秋季露地甘蓝高产竞赛测产启动会暨蔬菜生产技术推广交流会,通过技术挂帅,助力蔬菜保供。
在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南渔村的蔬菜地,整齐地生长着一排排甘蓝,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这是一块江苏省秋季露地甘蓝优质高产竞赛田。
在现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斌随机选择了一棵甘蓝,用卷尺量了它的“身高”“体宽”,用刀具将它切下后,称了它的“体重”。“大家请看,该田块种植充分表现了该品种特性,植株开展度有55厘米,株高达38厘米,叶球预计能长到1.3公斤,田间基本全苗,亩产预计超4000公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绿球3号’品种,一共40亩,采用穴盘育苗,于9月初开始移栽,田间采用肥水一体化喷灌管理,采用生物农药进行绿色防控。”如东县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韩益飞说,南渔村甘蓝种植历史悠久,这户家庭农场就种了100多亩甘蓝。
今年江苏省首次启动蔬菜(甘蓝)高产竞赛活动,结合部级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按照精准诊断、精准施策、精量投入、精细管理的技术路径,强化单项技术间的融合应用,加强良种良法、良机良田的集成应用,以赛促产、以赛促技,探索蔬菜提单产增品质技术新推广模式,进一步强化“五新”技术示范应用,努力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夯实蔬菜保供、菜农增收的产量基础。
“绿色果蔬”被列为全省四大农业全产业链省级重点链之一。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顾鲁同表示,近年来,江苏省蔬菜产业保持稳步向好发展态势,全省蔬菜面积稳定在2150万亩左右,稳居全国前四位,蔬菜产值占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50%以上,已成为种植业第一大产业。《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提出,要突出绿色蔬菜产业培育,建设80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
作为科技大省、人才大省、蔬菜大省的江苏,如何让“苏菜”来保供?答案显而易见:技术挂帅。
“新形势对蔬菜产业发展有新需求,江苏省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化、轻简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提升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确保蔬菜产品安全均衡供给,持续打造‘苏菜’绿色高效品牌形象。”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做好主推技术提质顶层设计,组织编写了《江苏省蔬菜全产业链“四减四增”提质增效主导生产技术体系》。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总体上,要通过3—5年努力,推进江苏省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四减四增”,即:减肥——减少化学肥料使用、减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污——减少普通PE地膜和尾菜秸秆污染、减工——减少用工成本,增产——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增质——增加产品品质、增效——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绿——增加绿色发展内涵。此外,技术体系包含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重点蔬菜种类共15项技术。
江苏省围绕践行“大食物观”,品种技术模式齐发力。连续举办7届蔬菜种业博览会、首次启动食用菌菌种普查,首次开展全省蔬菜高产竞赛活动,启动第一批部级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暨连作障碍综合治理试点县建设,连续开展设施蔬菜“百人指导、千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建立设施农业老旧棚室提升标准化体系……有了技术的加持,“苏菜”保供做得越来越好。
“白色污染”治理、农机农艺融合、重要农产品保供……做好“苏菜”保供,江苏省还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围绕重点环节领域,开展重大技术协作攻关,为产业发展增效。为了答好这份“试卷”,江苏省展开了围绕重点环节领域的攻关——
在“白色污染”治理方面,江苏省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推广应用,为产业发展“增绿”。“今年江苏省首次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获中央财政4200万元专项支持,在全省推广使用加厚地膜11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10万亩。”顾鲁同副站长介绍,江苏省重点在于加大推广传统PE地膜减量替代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希望通过发挥技术推广条线优势,在前期试验示范基础上,各地探索出应用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高效模式,如江都、宜兴、溧水等地已开展大面积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尾菜全量还田”技术,实现了“三减一提”的显著效果,即减少普通PE地膜使用、减少回收地膜用工成本、减少尾菜污染、提高土壤肥力,既保障了地膜科学使用任务高质量完成,同时也促进了蔬菜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机具研发中心强强联手,组织蔬菜农艺、农机科研生产部门密切协作。“以甘蓝类蔬菜为突破口,成立了全省甘蓝类蔬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攻关协作组,在全国率先开展蔬菜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展蔬菜机械田间应用效果评价,形成并发布蔬菜机械田间应用效果评价工作报告。”省农技推广总站科长曾晓萍表示,江苏省深入推进蔬菜品种、农艺、农机配套融合技术示范应用,为政府决策、示范基地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2020年,江苏中晚熟大蒜产业获批建设首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布局、聚焦功能定位,着力在徐州市贾汪区、铜山区、邳州市、丰县,盐城市大丰区、射阳县等2市6县(市、区)推进项目实施,着力打造“基地提档升级工程”“科技创新提升工程”“产业价值链提升工程”三大工程,共推进70余个子项目建设。经过3年建设,到2022年底,江苏中晚熟大蒜产业集群生产基地规模超160万亩,出口达60万吨以上,三产总产值超430亿元,较项目实施前增长近17%;新增大蒜产业相关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邳州白蒜”先后获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并被纳入首批受欧盟保护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142亿元,江苏大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增收金“蒜”盘。
蔬菜因以鲜食为主,不耐贮运,成为重要农产品保供中的难点和重点种类,而在所有蔬菜种类中,又以叶菜保供最难,叶菜因而也成了蔬菜保供的指示品种。省农科院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手,围绕“叶菜类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等项目平台,做好叶菜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项目首席、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郑子松介绍说,项目实施的重点是前端以自主选育品种和重大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实现绿色轻简、节本增效;后端注重采后保鲜和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应用,降低损耗,保鲜保值,以此促进叶菜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均衡发展,实现品种优、生产绿、产品鲜、品牌强、效益高、产业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将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以促进蔬菜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关键作物种类,加强技术集成推广,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和效益提升,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杨洪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