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蕻、腌菜等因其口感脆嫩、咸鲜可口成为很多南京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秋冬美味。说到酱腌菜,有的人会选择在家自己腌制,甚至腌制两三天后就会开始食用。他们认为酱腌菜腌制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越大。今天“南京市场监管”就带大家一起来探究真相。
酱腌菜是指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腌渍或酱渍加工而成的各种蔬菜制品的总称。根据GB 27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对酱腌菜的定义,酱腌菜包括:酱渍菜、盐渍菜、酱油渍菜、糖渍菜、醋渍菜、糖醋渍菜、虾油渍菜、发酵酸菜、糟渍菜。
蔬菜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氮肥或土壤中的氮素,氮在植物体内转化成硝酸盐,在腌制过程中,硝酸盐又会被一些细菌转变成亚硝酸盐。人体若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将会产生一定的致癌风险。根据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酱腌菜中亚硝酸盐(以NaNO2计)应≤20mg/kg。
实验人员采用市售青菜进行腌制,按照GB 5009.3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的规定方法对自制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绘制亚硝酸盐的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得到了自制腌菜在不同时间段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图(图5)。
通过数据记录,实验人员发现,腌制后3-15天是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时期,在此时间段其含量呈现递增态势。一般情况下,腌菜坛子中的氧气会因为微生物的不断繁殖而耗尽,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由于被氧化也会逐渐减少,约1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步下降,20天之后亚硝酸盐含量会进一步降低,转变成硝酸盐。
如果选用的食材原料不好,腌制的蔬菜已经腐烂变质,或在腌制过程中方法不当导致产品变质,在细菌的作用下蔬菜中的硝酸盐就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急剧增加。